《中国好歌曲》内幕大曝光李荣 | 86版西游记令人崩溃的真相:蜘 | 昭君故里茶园里茶友舞“太极” |
河南永城公安局一领导遭举报: | 《敲起琴鼓劲逮逮》斩获第十七 | 京密路改高架延至明年开工 |
枝江仙女镇第二届石岭脆枣节9 | 澳洲一个妹纸,遇到了一只迷之 | 《芈月传》到底是谁的作品?( |
搬迁后的新市场环境很好,还保持了“低价传统”。记者赵伟/摄
近日,昆明东郊农贸市场转场搬迁至800米外的五里多农博广场,与此同时,一则“最便宜农贸市场搬迁,十万人进场买菜”的消息,火了微信朋友圈。“最便宜农贸市场”的名头怎么来的?搬迁后的新市场,是否能够延续低价、惠民的路子?曾经脱胎于乡街子的大集贸市场,如何涅槃升级,更好地为百姓提供服务?记者就此进行了走访调查。
低价菜市秘诀是啥?
A、价格低、品种齐,菜品新鲜,还有亏本价促销。
B、菜商直接从农村菜地收菜来卖,少了中间环节。
C、低价培养人气,有人气就可薄利多销,压低菜价。
火爆 搬迁前一天10万人逛市场
7月12日一早,家住西山区春苑小区的苏大妈,早早出门,乘公交车前往五里多农博广场买菜。与其说是买菜,不如说是去“赴约”:7月11日,昆明东站农贸市场整体搬迁到五里多农博广场,搬迁前一天,苏大妈在东站农贸市场买了些牛肝菌,还有她最爱吃的臭豆腐。店主再三对她说,等搬到了新农贸市场,一定要再来光顾。在五里多农博广场地下一层,苏大妈见到了卖臭豆腐的店主,“她家的豆腐蒸过之后又软又糯,我只来她家买。”一番夸赞之后,老人买走几块臭豆腐,价格和以前一样。
最近,“昆明最便宜农贸市场”搬迁的消息在本地微信朋友圈挺火的。有人以菜价便宜为主题,晒出了东站农贸市场多种食材的“良心价”;有的以老车间里的菜市场为主题,回忆过往的日子和市场的“自由散漫”;就在7月11日搬迁前一天,据说有10万人逛市场,缅怀“菜街子”情怀。
对许多老主顾来说,“最便宜菜市场”并非徒有虚名。3元一公斤的西红柿,2元一公斤的土豆,60元一公斤的白牛肝菌……“东站农贸市场的菜价普遍便宜,要比其他菜市场低三成以上。”菜商李先生介绍,除了菜价便宜,菜品也十分丰富,“以蔬菜来说,仅叶菜就分为36个大类、数百个小类,大部分种类在这个市场里都可以买到。”
除价格低、品种齐之外,菜品新鲜也是一大特点。老主顾李大爷说,为什么每天清早昆明四面八方的市民都会来东站农贸市场买菜,一个原因就是菜新鲜,“在这里你可以挑拣菜。想买更便宜的,可以下午来,那时候菜贩还会亏本价促销。”
秘诀 低价培养人气 人气保证低价
要了解“昆明最便宜农贸市场”名气何来,需要探究一下东站农贸市场的历史。今年42岁的李家声是一位晋宁菜商,他见证了东站农贸市场的发展经历。
1999年,李家声开始和同乡从晋宁贩生菜到昆明卖,东站是他们到昆明的集散点。“每天清晨五六点,我们就会坐车把菜拉到昆明东站,晋宁、呈贡的不少批发商都是在这里和昆明的菜商交接货。”不少菜商从农村菜地收到菜后,除了在此批发,也会在云南建筑机械厂附近叫卖,结果发现周边小区多、客流量不少,“一般一车菜到了中午就能卖完,可以坐下午的班车早早回家。”
由于少了中间环节,这里的菜价格便宜、新鲜度又好,久而久之,吸引了不少菜商参与其中,东站附近自发形成了一个集贸市场,名气也越来越大。十多年前,云南建筑机械厂用3座停工闲置车间,开设东站农贸市场。从起初的三四十个摊位到后来的400多个摊位,生意越做越大,农产品种类越来越多,每天上午来买菜的市民络绎不绝。据了解,到东站农贸市场搬迁之前,每天有5万人流量,每逢节假日,这个数字还要翻番。
李家声在东站农贸市场一呆就是十多年。在他看来,光顾农贸市场的人越多,生意就越好做。因为顾客多,所以可以薄利多销,压低菜价;也因为顾客多,菜能够很快卖完,菜品可以保质保鲜;也因为顾客多,菜商们可以“术业有专攻”,做大一两个品类,批零兼售。
升级 环境升级 继续保证低价菜
尽管东郊农贸市场有了人气和名气,看似已经“名利双收”,但其存在的不足也亟待升级,这也是这次整体搬迁至五里多农博广场的主要原因。
“老市场(东郊农贸市场)只是一个过渡型的农贸市场,是为了解决周边居民的买菜需求,但脏、乱、差的环境无法根本改善,一些市场配套服务也难以跟上。”市场管理方云南建筑机械厂厂长助理余红玲说,此次搬迁到五里多农博广场,既延续了以前老市场的优势,也对一些“软肋”进行了升级。
据了解,新建的五里多农博广场占地2.87万平方米,拥有1300多个摊位、600多间商铺,新市场的面积比老市场大;其次是内部环境也有明显提升,地砖路面、标准柜台、照明、电梯一应俱全;此外还有免费公厕,免费的非机动车停车位;交通也更加便利,有4条公交接驳线路可把市民送到周边区域转车。
搬到新市场首先是要延续“最便宜农贸市场”的名头。余红玲介绍,新市场延续了老市场的租金标准,对绝大部分老商户都没有涨价,这是其一;其次老商户的进货渠道也和以前一样,直接到田间地头收菜,然后就到农博广场,没有了中间环节,“所以低菜价绝对能够保证。”
“大农贸市场的优势就在于惠民,为老百姓提供方便。”余红玲说,新市场还和云南各州市签订了协议,开辟滞销农产品销售平台,为滞销农产品带来销路,“最近楚雄甜脆玉米滞销,商户把玉米拉到市场低价卖出,一个小时就卖了两吨,老百姓得到了实惠,也解决了农产品滞销的问题。”
前景 承载城市文化 大市场会更多
“昆明的几大农贸市场,不仅仅是满足百姓生活所需,还承载着这个城市的文化和传统。”昆明农贸市场行业协会副会长奚峰说,大农贸市场承载着一种乡街子情结,“例如,昆明篆新农贸市场,不仅老年人爱去买菜,年轻人和外地游客也会去。在里面能看到你从来没见过的地方特产,还能品尝到云南的特色小吃。”奚峰说,“一个大市场完全可以做成一个城市的景点。”一个篆新农贸市场占地20亩,就能够囊括云南尤其是昆明的农产品和饮食文化,昆明目前只有篆新、东华和五里多农博广场3个大市场,在未来的发展规划中,这样的大型市场还可以再多几个。
五里多农博广场也想到了借助大型农贸市场来传播云南特色这个点子。余红玲介绍,新市场就在二楼分布了20多家云南当地特色小吃,目前还正在联系媒体做“寻找云南老味道”的活动,通过市民评比,获得前三名的商家将获得一年的商铺使用权,“我们也想通过这样的活动,留住传统的云南味道,在农贸市场里留住曾经的乡愁。”
据市商务局负责人介绍,今年昆明计划建设(改造)菜市场36个,其中要建设改造标准化菜市场(农贸市场)9个。方案还规定,建设标准化菜市场最高还可获得70万元的补助。该负责人透露,近期还将在号称“昆明主城区最大菜市场”的东华新迎农贸市场试点推行“菜卡通”业务。“我们希望通过不断提升服务质量,让市民的菜篮子越来越丰富,买菜更加实惠和便利。”(昆明日报 记者毛韵心)
短评
转型升级或催生“新标准”
农贸市场是“菜篮子”工程中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是联系老百姓“舌尖上的幸福”的基层窗口,从某种意义上讲,拥有什么样的农贸市场,也就意味着城市品质、民生保障水平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高度。过去,硬件设施欠缺、监督管理薄弱等导致的脏乱差现象曾经是大多数农贸市场的普遍问题。因此,农贸市场的转型升级,不仅是广大群众的热切期盼,更是农贸市场得以长久兴旺发展的现实需要。
东郊农贸市场的整体搬迁,为昆明农贸市场的“转型升级”做出了有益尝试。人们可以看到,搬迁后的东郊农贸市场,硬件更优良,管理更顺畅,交通更便利,老百姓们将拥有一个更加舒适的农产品购物环境。与此同时,东郊农贸市场环节少、价格低、品种全的自身特色没有丢,在硬件水平大幅提高的基础上,依然保持“最便宜农贸市场”的竞争优势。可以想见,转型升级后的东郊农贸市场必将吸引更多顾客,实现更大发展;而由此产生的示范效应,则很有可能就此催生昆明农贸市场的“新标准”。
更为可喜的是,从昆明农贸市场转型升级的长期规划构想中我们可以知道,未来发展已经不再局限于品种优质和价格优势的浅层次竞争,而是着眼于文化特色、集约经营、情怀营销和标准化建设,这种先行一步、充满活力的经营思路,号准了发展的脉搏,顺应了群众的需要,为昆明农贸市场的未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读书
文化